浙轮电力主营APF有源电力滤波装置、电容器系列、电抗器系列、智能复合开关和无功补偿控制器等产品。
公司新闻

林霆:环保产业在冷门行业里赚取高回报

发布日期:2016-06-29 21:08:47 | 关注:

"全国主流VC、PE中,保留两三个人的团队看节能环保行业的,不超过20家。"青域基金管理合伙人林霆慨叹道。

相比于其他例如TMT、文化、医药等热门行业,节能环保产业在创投行业一直处于边缘地带。过去十年中出现的光伏、风能、电动汽车电池等少数投资热潮,其兴衰转换之速,亦让很多投资机构饱尝苦果。因此,直到现在,国内投资节能环保产业的机构依然很稀有,专注于环保产业的投资机构就更少。林霆表示:"2005年中国创投行业兴起的时候,其实很多机构投过环保产业,但是后来就逐渐放弃这个领域了。"

而青域基金却是一个特例。过去十多年间,他们一直专注于环保产业,历经数次产业浪潮依然不变,并通过优异的基金回报业绩持续获得LP的认可,在市场上屹立不倒。

作为一家专业性极强的投资机构,其投资方向相对专注,机构的兴衰往往被产业的兴衰所挟裹。因此,对青域基金来说,如何在产业的爆发期把握机会获得收益,同时又不因产业的消沉而一同衰落,如何在其他人看似冷门的行业取得高额投资回报,确实非常考验投资团队的判断力。

环境治理的大蛋糕不容易入口

青域基金把其投资方向大致细分为两个,即环境治理和能源,其中能源里又分成清洁能源、传统能源的清洁使用、能效优化与管理。青域基金会根据每个基金的投资期和退出期,在两个大方向里选择产业时点和基金存续相匹配的细分领域。在当前到未来的三五年里,青域基金相应的会把更多的资金配置在能源方向上的细分领域里。

那难道说环境治理方向没有投资机会了吗?其实不是。实际上环境治理行业的市场并不小,随着"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国家层面的重磅政策持续推出,可以想象这个行业将迎来很大的蛋糕。但是,这些蛋糕是属于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大型环保平台的,而不属于小公司。随着环境治理以效果为导向,综合性越来越强,商业模式已经变化,以前很多小公司可以在某个区域"占地为王"的状况将不复存在。

以前工业污水、城市污水、水域生态等各项治理是分散进行的,而现在采取的方式是将一个大区域的环境治理整体打包。例如一个城市,要求环保企业将整个城市的水环境治理到某个效果,其中就包括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水域环境等各项治理。而小公司不可能具备这样的能力。

与此同时,现在的大型项目基本采取PPP的模式,即在政府财政出资的同时企业方必须进行社会资金的配套,这就要求企业有很强的融资能力。这同样是小公司所不具备的。

林霆表示,作为投资者,战略重点必须做一些调整。总体上环境治理已经是大公司的游戏,小公司机会不多,更多的是产业并购整合的机会,青域基金即将募集的一期基金也将并购作为投资方向之一。

当然,对于小公司而言,在一些有鲜明特点的细分环境治理领域依然存在创业和发展的机会。例如有一定牌照壁垒、还未形成寡头垄断的危险废弃物处理,又例如黑臭水体、VOC治理这样一些新出现的环境治理难题领域,又例如有互联网+概念的环境大数据领域等等,都会给技术创新和运营能力强的小公司带来机会,也是青域基金重点关注的方向。

抓住能源板块的波浪型机会

能源板块是青域基金下一步的投资重点,随着技术更新迭代、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格局变化,会有很多的机会出现。

林霆表示,与环境治理行业相比,能源行业技术更新节奏快得多。很多环境治理还在广泛采用二三十年前的技术,而从2004年到现在的十多年里,能源行业已经经历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新能源汽车等一波又一波由技术发展和更新带来的产业机会。

另一方面,产业格局的变化也会带来很好的创业与投资机会。例如最近讨论得轰轰烈烈的国家电力体系改革,随着越来越多分布式新能源的接入,随着国家电网输配电的改革,以及售电模式的变化等等,会给所谓"能源互联网"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投资机会,一家民营公司可以通过拥有一些分布式能源、做好一批用电大户的用电管理、取得售电牌照从而成为一家能源供应商,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这些都是新公司的创业机会,也是青域基金支持的方向。

做好任何一个产业领域的投资必须要对产业本身有足够的了解,避开各种风险和坑,抓住机会,才能取得好的投资收益。就拿这些年比较受关注的太阳能产业为例,首先要关注它本身的阶段周期性,从2004年开始,太阳能产业走热,上至中央下至各地政府都介入推动,各地兴建太阳能产业园,投资了很多太阳能电池和硅料的产能,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市场需求锐减,立刻出现产能过剩。这之后是痛苦的去产能、去库存过程。等到库存去的差不多了,国家又出台了太阳能补贴政策,2014年以后又出现了投资兴建太阳能电站的热潮,而在这期间,2010年还出现了一波太阳能制造设备的行情,所以如果你简单看,05-08年、10-11年、14-16年都是太阳能产业的高潮,但是每一波热潮的热点是不一样的,每次出现的热点又都有各种各样的坑。例如现在的太阳能电站投资热点,金融机构、房地产等各行各业的资金都涌入,但是这些资本到底有没有关注到电站建好了之后能发多少电?发了电能不能上网?上了网之后多长时间能拿到补贴?只要有一个坑没关注到就影响到投资回报模型,使得投资不赚钱甚至可能亏钱。

正是在这一点上,青域基金的团队表现出了独到的眼光。林霆表示:"除了2010年太阳能生产设备那一波,我们基本上抓住了每一波机会,避开了这些坑,这是我们很自豪的。"成绩的背后是一个团队在同一个领域长年累月的积累,这是其他机构所不具备也学不来的,"我们是一个研究型的投资机构,在公司资源配置上投入了很多到基础的产业研究,而且我们的产业研究和高校院所以及咨询机构的纯产业研究不太一样,我们是产业嵌入式的研究,没一个研究课题都是跟产业里大量的具体公司和项目紧密挂钩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是落地扎根的,这样才会对我们的投资产生指导意义。'林霆介绍到。

盲目追求规模是对LP不负责任

林霆对环保产业的投资氛围之清冷有很深的感受。在TMT行业,从天使轮到A、B、C轮,不断有新的机构对一个项目接力投资。在环保行业却不是这样,如林霆所说:"全国主流VC、PE中,保留两三个人的团队看这个行业的,不超过20家。"

青域基金99%的项目是领投,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独家投资。林霆表示,一是市场上其他机构不多,二是觉得,看到真正好的机会自己投就好了,何必分给别人。

青域基金并不追求规模,一直在走精品基金的路线。林霆称:"当我们可以发20亿的时候,我们也只发5个亿。"青域基金每年投3到5个项目,都是精挑细选。在林霆看来,对机构来说,做大规模是很难抗拒的,因为一方面会让管理费收入增加,另一方面收益分成不会减少,但是对LP来说回报倍数却是降低的。举例来说,20亿元的基金赚一倍20亿可以分收益4亿元,一只5亿元的基金,要赚四倍才能有同样的收益分成。而赚1倍相比赚4倍要更容易。这也是中国的PE愿意做大规模的原因,但对LP来说,4倍显然比1倍好。规模扩大意味着团队扩大,最后几个核心合伙人不再管具体的项目,这就无法保证项目质量。

林霆开玩笑说:"我们之所以做得这么好,是因为我们团队的运气好。如果我们为了做大规模要把团队扩大4倍,怎么保证那些人的运气跟我们一样好呢?"

尽管市场越来越热,青域基金却保持着多年来养成的特立独行的习惯。一些很大的豪门资本找上门来,希望能与青域基金合作成立更大的基金,但只要有参与决策的诉求,都被婉拒。青域基金不能接受资本方来干预投资决策。因为一旦那样,青域就无法为投资的结果负责。林霆笑道:"行业里有些人说我们'高冷',带点批评的意思,但我们自嘲说那是在冷门行业里赚取高回报的意思。"

"我们做的事很简单,就是给投资人赚钱,但我们的LP除了有赚钱的喜悦之外,还有一种自豪感,因为他们的钱投在了改善环境上,为环境造福,尽到了社会环境责任。"林霆道。

原标题:青域基金林霆:所谓高冷 是在冷门行业里赚取高回报的意思

上一篇:

今明两年企业电费减负1650亿元明年或还将继续

下一篇:

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将超过756GW 返 回